提到溺水,你脑海中多会浮现这种“刻板画面”——溺水者一边呛水一边大声呼救,并且手脚拼命扑腾、水花四溅。然而,溺水很多时候是悄无声息的!
近日,家住广州从化的学生小邓(化名)在周末跟三五同学一起去附近的湖中游泳,谁知原本开心的戏水却出了意外。小邓在游泳的过程中突然眼前一黑,在水中越坠越深,逐渐无法动弹。湖水很快地漫过了他的口鼻、眼睛,他却始终无法动弹。
幸而,一同游玩的同学发现了他的异常,立刻将小邓救回了岸上。经过抢救,小邓目前已无大碍。
“并非所有的溺水人员都会拍水呼救,游泳时要注意身边人的‘怪异行为’。”急诊专家强调:野泳有风险,切勿贪图玩乐发生意外!
空腹游野泳?专家:太儿戏了!
“溺水的时候只感觉眼前一黑,身体中的力量被一下子抽走了。只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沉,感受到湖水漫过口鼻……无法动弹,无法呼救。”事后小邓介绍,当天自己和朋友都只当作是一次普通的玩耍,并没有特别准备就下水游泳了,“没想到捅了这么大的娄子”。
在发现小邓安安静静地下沉的时候,同伴并未第一时间就注意到,“以为他只是在自己练憋气”。
大约半分钟后,他们渐渐察觉到小邓可能有情况:“喊他也不应,碰他也不理,我们感觉不妙,两个人急忙架着他的胳膊把他拖上了岸。”
上岸后小邓意识早已模糊,脸色煞白、浑身冰凉。两名同伴一人立刻拨通了120急救电话,一人开始给小邓做心肺复苏。好在,经过同伴和及时赶来的医护人员救助,小邓苏醒了过来。入院检查后,身体也无大碍。
“能救回来且身体没有太大的损伤,全靠救援及时。”参与急救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康新表示:“一点准备都没有,还是去游野泳,实在是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!”
溺水为何无力求救?情绪紧张、肌肉僵硬!
“与很多人的认识不同,有些溺水的情况并不会有呛水呼救、扑腾求救的情况。”康新介绍,安静的溺水也被称为“无声溺水”或“次溺水”。
小邓本身有低血糖的病史,当天也并未进食就去剧烈运动,很容易就会出现低血糖,造成身体乏力、意识模糊。此外,很多人溺水时情绪紧张、大脑一片空白,肌肉也变得僵硬,无力求救,导致出现“无声溺水”的情况。
“‘无声溺水’非常危险。在游泳的时候要做好充分准备,同时也要留意身边的人是否有类似的‘怪异举动’,及时和对方确认身体情况,避免危险发生。”康新说道。
游野泳、无热身……这些游泳危险行为要避免
“游泳虽然是健康的运动,但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安全的。”康新介绍, 每次游泳前都应做好充足的准备。
首先,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泳池、开发完善的水域游泳。“游野泳危害巨大,是溺水最常见的场景。”康新介绍,未开发水域水流复杂、流速不一,很容易让游泳者失去控制;野外水体温度变化无常,冷热交替很容易让游泳者发生抽搐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,危及生命。不仅如此,未开发水域杂草、杂物分布随意,蛇虫、鱼鸟种类不明,处处都是危险。此外,野外水体远离人群、水面宽广,救援困难,一旦发生危险生还机会渺茫。
“游泳属于剧烈的有氧运动,在下水前应充分热身,提高体温、增加肌肉灵活性,提高神经反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,减少受伤的风险。”康新说道。
他还建议,游泳时应结伴前往,尤其是老人、孩子或基础疾病患者,切勿独自游泳。
“游泳过程中一旦体力不支或者身体不适,一定要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寻求帮助,尽快上岸。”康新强调,要尽量保持身体放松,避免浪费体力,提高自救的机会。如果附近有可用的救生工具,如浮标、救生圈或浮木等,迅速抓住它们以增加浮力和稳定性,并尝试向周围人呼救。“人体密度与水接近,有溺水风险时可以立刻屏住呼吸,保持肺部有空气,放松肢体,尽量保持仰卧的姿态,让头部露出水面,这样就有机会自主浮起。”
原文链接:https://6nis.ycwb.com/app/template/displayTemplate/news/newsDetail/120643/52069678.html?isShare=true